您好,欢迎来到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主营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站等!
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创造全球仪器中心 引领农林食品仪器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0371-67897883 130-1769-1806
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      高标准农田      智慧乡村      智慧茶园      智慧温室大棚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虫害图库 >

茶茸毒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时间:2023-01-10 09:24:32 来源:未知 点击:

—、分布与危害
       茶茸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又名茶黑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20世纪60年代后愈趋严重的茶树害虫之一。幼虫体上毒毛触及人体皮肤会引起红肿痛痒,严重影响茶园管理。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北自湖北、安徽,南至广西、广东、海南,西自云南、贵州,东至东部沿海、台湾。四川、西藏不详。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并随着虫口密度的上升而趋向随机分布。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无趋嫩性,不分老嫩自下而上取食,严重时叶片无存,且剥食树皮。成虫趋光性强,卵产于茶丛基部老叶背面或附近杂草上,幼虫孵化后群集在茶丛中下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二龄后期分散到茶丛上部,咬食叶片成缺刻。幼虫具有假死性,受惊后蜷缩坠地,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枝丫间、落叶下或土隙间结茧化蛹。 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
二、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为15〜18mm,翅展为32〜40mm。体翅暗褐至栗黑色,前翅外缘有8个黑褐色点状斑,顶角内侧常有三四个颜色深浅、排列不一的纵向斑纹,外横线呈褐色波状纹;翅的中室端部有1个灰白色大圆斑,其下方至臀角内侧有1个黑褐色斑块,近臀角处有1个白色小斑纹;翅的中部银灰色,基部黑褐色。后翅灰褐色,无斑纹。体腹背有3〜4束褐色毛丛,呈纵向排列。触角短双栉齿状。雄成虫体长为12〜14mm,翅展为27〜30mm,翅两纹较雌成虫浅,前翅顶角内侧的三四个纵向斑纹和中室端部的 灰白色斑纹均不明显,触角长双栉齿状。
       卵:球形,直径0.8-0. 9mm,灰白色,质地较硬,顶端凹陷。卵块由数十粒卵单层裸露排列于叶背。
       幼虫:共5〜6龄。
       一龄幼虫体淡黄褐色,头棕褐色,毛稀少,胸背淡黄绿色,第一胸节背侧有1对肉疣。
       二龄幼虫体暗褐色,体长约5mm,第一、二腹节上有2列黑色毛丛,第八腹节出现1束毛丛,第一胸节背侧1对肉疣明显伸长,中胸和第八腹节侧面各有1对白毛。
       三龄幼虫体长为7〜10mm,除第一、二腹背2列黑色毛丛外,第三至五腹背出现2列白色毛丛,第二、三胸背出现2列较短毛丛。
       四龄幼虫褐色,体长为14〜18mm,第一至三腹节毛丛棕色,第四至五腹背毛丛黄白色,第五至七腹节背线和气门线呈“一”字形白线,其周围有红色斑纹,第八腹背1束毛丛黑褐色,第二至三胸节亚背线白色。第一至四腹节毛丛呈刷状,不整齐。
       五龄幼虫黑褐色,体长约为20mm,头淡黄色,胸背侧有白色斑纹,第一至四腹背的毛丛棕色,第五腹背1毛丛黄白色,第八腹节背部的黑褐色毛丛向后上方伸出,毛丛两侧有1对白色长毛,第二胸节背部和侧面也各有1对白色长毛,向前伸出。
       末龄幼虫体长26〜30mm。
       蛹:体长为13〜15mm,黄褐至棕黑色,有光泽。体表黄色短毛多,背面短毛较密,腹末臀棘较尖。
       茧:椭圆形,细绒毛多,棕黄至棕褐色。
三、生活习性
       浙江、安徽及福建北部1年发生4代,江西婺源发生5代,均以卵块在茶丛中下部老叶背越冬。浙江杭州越冬卵于翌年4月上、中旬孵化为幼虫,为害春茶。第二、三、四代幼虫发生期分别在6月上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
       成虫白天在茶丛枝干及叶背静伏。一般黄昏开始飞翔活动,有趋光性。羽化当晚或次日交尾,交尾后次日开始产卵。卵多产于老叶背面或附近杂草上,单层整齐排列成块状,无覆盖物。雌成虫能多次产卵,一生能产多个卵块,每个卵块的卵量约30粒。每雌产卵量为:春季第一代为333〜469粒,平均为277粒,夏季甚少,几十粒至百余粒。卵期以越冬卵最长,在杭州为160d,第二代卵期10d,第三、四代为7. 2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29±0.57)℃,有效积温为(136.0±6. 08)℃。
       幼虫多于上午至中午孵化。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2±2.0)℃,有效积温为(435.91±60.47)℃。
       初孵幼虫不甚活动,呈放射状停留在卵块周围取食卵壳,把卵壳吃去大半,约经1d后,成群结队迁移至中下部老叶背面,开始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上表皮呈半透明薄膜状,形成黄褐色网膜枯斑;二龄食成缺刻孔洞;随着虫体增长食叶量增多,群集性减弱,到四至五龄时分散活动为害,并具假死性。当振动茶树时立刻坠地不动,不久又很快爬上茶树继续取食。幼虫怕阳光直射,常在晚上或阴天活动取食。幼虫老熟后爬至茶树根际附近枯枝落叶下或土隙中结茧化蛹,大发生时亦在茶丛枝叶上化蛹。蛹期以第四代最长,平均为16.5d;第三代最短,平均为9.6d;第一、二代平均为11〜12d。
   
       茶茸毒蛾在一年中以第二代虫量最大,其次是第一代。所以,在长江中下游茶区,以夏茶受害最重,其次是春茶中、后期。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并随着虫口密度的上升而趋向随机分布。
四、发生规律

       (一)温、湿度
       茶茸毒蛾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最适宜在温度为18〜27℃、相对湿度80%以上,并伴有一定雨量的条件下发生。一般盛夏高温干旱(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下)影响成虫交尾,产卵量少,卵粒排列不整齐,多数卵不能孵化。当平均温度在27℃以下时,茶茸毒蛾雌蛾的平均产卵量较大,为168〜206粒;当温度在27℃以上时,其生殖力明显下降;平均温度在31℃以上时,其生殖力降至零。因此,第三代(炎夏时发生)各地一般发生较轻。由于气候、时空和虫口基数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其各代发生为害程度不尽一致,有的是第一至二代,有的是第二至四代发生较重。特别是第二代普遍发生严重,夏茶受害较大。海拔低于300m的茶园屡有发生,高温干旱则多限于海拔高于500m的高山茶园发生。成虫产卵对当时的气温也有选择,秋后温度低,末代雌蛾多选择阳坡茶园产卵越冬,非越冬代卵尤其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则多产于荫蔽茶园。
       (二)天敌
       天敌是影响茶茸毒蛾发生量的另一重要因子。卵期的主要天敌有赤眼蜂(Trichogramma sp.)、黑卵蜂(Telemonus sp.)和啮小蜂(Tetrastichus sp.)。幼虫期有桑毒蛾雕绒茧蜂 [GLyptapanteles femora--tus (Ashmead)]、细菌(Bacillus sp.)和核型多角体病毒(DbNPV)。幼虫—蛹期有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和平庸赘寄蝇(Drino inconspicua Meigen)。在江西,卵寄生率达14. 74% 〜 28.45%,幼虫绒茧蜂寄生率达37.5%。在福建安溪,越冬卵赤眼蜂寄生率可高达84.7%,第一代幼虫绒茧蜂寄生率常达69. 3%〜76.5%。
       (三)茶园环境
       茶茸毒蛾的发生与周围植被林地也有关系。一般靠近茂密植被林地的茶园中发生多,山坡茶园比平地茶园发生多。种植密度大、荫蔽潮湿、通风透光差的茶园发生也较多。茶树品种间受害程度也有差异,上海洲、鄣科1号、福鼎大白等受害较重,而毛蟹、政和大白、乌牛早、黄旦、高桥早等受害较轻。
五、防治技术

       (一)清园灭卵
       秋、冬季结合清园、施基肥,清除落叶、杂草,并深埋消灭越冬卵。
       (二)灯诱
       发蛾期用黑光灯诱杀茶茸毒蛾。
       (三)人工防治
       卵期摘除有卵叶。利用初龄幼虫群集性、假死性,捕杀或震落消灭。
       (四)生物防治
       茶茸黑毒蛾的天敌很多,且有一定的自然控制力,应注重保护利用。对每丛有效卵粒超过40粒的茶园,在卵孵盛末期至低龄幼虫盛发期,每667m2用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70g稀释喷雾。
       (五)化学防治
       根据防治指标,在三龄前施药,低容量侧位喷施,并注意叶背和地面喷施周到。防治指标一般是每667m2 3000〜4500头,视单位面积产干茶量决定。用药种类同茶毛虫,建议使用机动喷雾机。此外,在一至二龄幼虫占70%〜80%时,用毒沙法防治茶茸毒蛾简易有效。80%敌敌畏乳油按2250-3000mL/ hm2拌细沙或细土300〜450kg,装入塑料袋密封,带入茶园,均匀撒施。利用该虫假死习性,拍打茶蓬震落茶蓬,对第三代茶茸毒蛾防效可达90%〜95%。

附:测报技术
一、系统测报办法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分别选择不同类型茶园,如不同海拔高度,或林带附近、周围有植被等各固定一块,作为系统调查点。从3月中旬至11月中旬,每隔3〜5d调查一次,五点取样,每点査5丛。
       (二)预测方法
       1.幼虫孵化期预测  越冬卵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孵化。一、二、三代卵孵化期,可在掌握成虫产卵盛期的基础上,参照当地气象预报资料,利用公式N=K/T-C计算。卵的发育起点温度(℃)=(9. 5 ± 0. 4)℃,有效积温 K= (120. 1±2. 5)℃。
       2.三龄幼虫发生盛期预测  根据各虫态发育进度,用期距法分别向后推加当地各虫态的历期直至一半达三龄期,即为三龄幼虫发生盛期。
二、一般测报办法
       1.查茶园卵密度,确定防治田块  在各代成虫产卵盛末期后,对各种不同类型茶园进行普查。五点取样,每点5丛,逐一检查卵粒数。当每丛有效卵超过40粒时,应定为防治对象茶园。
       2.查幼虫发育进度,确定防治时间  从幼虫孵化始期开始,每隔2〜3d对防治对象茶园调查一次,掌握幼虫发育进度。当三龄幼虫占总幼虫的15%〜20%时,即为防治适期。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30-1769-1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0371-67897883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