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异名:Sph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又名茶脊冠网蝽、茶军配虫、白纱娘等,属半翅目网蝽科。
茶网蝽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贵州、四川、云南和重庆等省(直辖市),是西南茶区的重要害虫。
茶网蝽的寄主有茶树、油茶等。以成、若虫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致受害叶呈现许多密集的白色细小斑点,远看茶树一片灰白。叶背出现黑色黏液状排泄物,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严重时致叶片脱落,树势衰弱,茶芽萌发缓慢且细小或发芽停滞,影响产量和品质。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为3〜4mm,体小,扁平,暗褐色,前胸具网状花纹。背板发达,向前突出将头部覆盖,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两侧伸出呈薄圆片状的侧背片。翅长椭圆形,膜质透明,满布网状花纹。前翅有1纵粗脉,中间具2条暗色斜斑纹。触角膝状,4节,第三节最长。腹部黑色,具1暗色纵沟。
卵:长椭圆形,乳白色,一端稍弯,上覆黑色带有光泽的胶状物。
若虫:体形似成虫,无翅,体色随虫龄增长而异。若虫共5龄。第五龄若虫体长约2mm,体黑色,复眼红色发达,翅芽明显,头顶有笋状物3根成等腰三角形排列,胸部中央有1黑点,腹部背面第七、八、十节各有1突起物,边缘暗白色,体节两侧有8对刺状突起。
在贵州、四川每年发生2代,以卵在茶丛下部叶片背面中脉及两侧组织内越冬,低山茶园也有以成虫越冬的。在四川,越冬卵于翌年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孵化。越冬代若虫发生盛期在5月上、中旬,5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成虫发生期,5月中、下旬进入成虫发生盛期。第二代卵期在5月下旬至9月下旬,7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入若虫期,8月中旬进入若虫盛发期。8月中旬至12月成虫开始出现,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贵州各代发生期常较四川提早10〜20d。全年以第一代发生整齐且集中,发生初、盛、末期明显,且虫口密度大,常为第二代的3〜4倍,为害严重。
成虫初羽化时,全身均为白色,2h后翅上显露花纹,腹部颜色加深,后随时间推移,翅上的黑纹和腹部颜色逐渐加深。初羽化的成虫生活力弱,不善飞翔,多静伏于叶背或爬行于枝叶间;羽化后4d开始活跃,进行交尾产卵。成虫多在上午交尾,历时30〜90min,每雌产卵数量最多为34粒,最少6粒,平均16粒左右。成虫喜把卵产在茶丛中、下部叶背中脉两侧组织内,排列成行,产后覆以黑色胶质物。卵期平均93d,最长106d,最短87d。初孵若虫从卵壳内爬出,先在茶丛中、下部叶背刺吸汁液,后向上部扩散。若虫有群集性,常成群集于叶背主、侧脉附近,排列整齐,随虫龄增大,开始分散。第一代若虫历期18〜24d,平均20.8d;第二代若虫历期21〜26d,平均22.4d。
四、发生规律
(一)虫源基数
一般低山害虫发生比高山严重。
(二)气候条件
天气温和干燥,发生严重。一般若虫发生盛期均在气温21〜23℃、相对湿度75%〜80%的气候条件下,反之,气温高、湿度大,则发生轻。第一代成虫羽化后,高温低湿,寿命短,总产卵量少,第二代成虫发生期的温、湿条件适宜,寿命长,总产卵量多。
(三)寄主植物
一般云南大叶种及生长健壮的茶树易受其害。
(四)天敌
四川苗溪茶场发现的军配盲蝽(Stethoconus japonicus Schumacher)对茶网蝽的捕食量很大,对茶网蝽有一定抑制作用。
五、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科学肥水管理,铲除茶园杂草,千方百计增强树势;受害严重的茶园在早春进行重修剪,消灭越冬卵,剪下的枝叶集中处理。
(二)生物防治
保护军配盲蝽等天敌。
(三)化学防治
一代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是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期。一代若虫发生较整齐,群集性强,抗药力弱,故防治效果较高。药剂可选用2.5%联苯菊酯乳油2500倍液(合每667m232 mL,安全间隔期7d)。喷药时务必将有虫斑的叶背喷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