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的症状
时间:2022-05-24 16:26:22 来源:未知 点击:次
玉米小斑病是全世界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感病杂交种的推广,玉米小斑病的危害日趋严重。该病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温暖潮湿地区。以夏播玉米受害较严重,春播玉米区受害较轻。近年来,由于推广抗病品种,此病得以控制。本病是可由气流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具有暴发性,因此,仍应加强对该病的监控。
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都可发生,以抽雄后发病较重。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子粒。病害在玉米植株上产生的症状因病菌生理小种和玉米细胞质的不同而有差异。
病害先发生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叶片上病斑有3种类型:①病斑椭圆形,其扩展受叶脉限制,黄褐色,边缘深褐色;②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灰褐色或黄色,一般无深色边缘,有时病斑上出现轮纹;③病斑为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周围有黄褐色晕圈,病斑不扩大,属抗病类型。前两种为感病类型,在一些玉米品种上,遇高温高湿条件时,病斑的周围或两端可形成暗绿色的浸润区。这种现象在幼苗上尤明显。在适宜条件下,带有浸润区病斑的叶片萎薦死亡较快,故称之为萎薦型病斑。不产生带浸润区病斑的叶片,病斑数量多时,在适宜条件下可联合成片,使叶片变黄枯死,但不表现萎薦症状,称之为坏死型病斑。在多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可见灰黑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开始时病斑出现在下部叶片上,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整株提前枯死。
病菌T小种除危害叶片外,还能危害叶鞘、茎秆、苞叶、穗柄、果穗和穗轴。叶鞘和果穗苞叶上的病斑较大,纺锤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紫色或不明显,病部上常有灰黑色霉层。果穗受害后腐烂或下垂脱落。受害种子腐烂发霉,影响发芽或导致苗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