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主营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站等!
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创造全球仪器中心 引领农林食品仪器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0371-67897883 130-1769-1806
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      高标准农田      智慧乡村      智慧茶园      智慧温室大棚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虫害图库 >

茶短须螨的生活习性

时间:2023-03-06 11:40:45 来源:未知 点击:

、分布与危害
       为害茶树的短须螨属(Brevipalpus)植食螨有3种:卵形短须螨(Brevipalpus obovatus Donnadieu)、紫红短须螨(B. phoenicis Geijskes)和加州短须螨[B.californicus(Banks)](Fernando et al.,2010)。经鉴定,我国茶树上发生的短须螨是卵形短须螨,属蜱螨目细须螨科。在国内分布西自云南、贵州、四川,北自陕西、山东、河南,东至沿海各地及台湾,南至广东、广西、海南。紫红短须螨在国外分布于日本、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菲律宾等国。成、若螨主要刺吸茶树老、成叶汁液为害。受害叶片逐渐失去光泽,局部叶色变红转暗,叶背出现许多紫褐色突起斑,主脉变紫褐色,最后叶柄变黑腐引起落叶。严重影响树势,导致茶叶产量锐减。某些种类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茶短须螨还为害桃、李、柿、梨、洋桃、薄荷、留兰香、夜来香、马兰头、杜鹃、野艾等45科120多种经济林木、花卉和杂草。
二、形态特征
       成螨:雌螨长卵形,较扁平,中脊隆起,体长为0.27〜0.31mm,宽为0.13〜0.16mm,体色鲜红、暗红、橙红色,因季节和取食而异;足4对,前后各2对,色淡,足基部第二节细小,跗节有1长毛。体背有不规则黑斑和网纹,背毛12对,刚毛状或披针状(顶毛1对,胛毛2对,肩毛1对,背中毛3对,后半体背侧毛5对)。雄成螨较雌成螨体形略小,体末尖削呈楔状,体长为0.25mm,宽为0.12mm左右。
       卵:卵形,长为0.08〜0.11mm,宽为0.06〜0.08mm,光滑,鲜红至橘红色,孵化前渐变蜡白色。孵化后卵壳半透明,白色。
       幼螨:近圆形,长为0.11〜0.18mm,宽为0.08〜0.10mm,体色橘红渐变浅色,足3对,体末有毛3对,2对呈匙形,中间1对刚毛状。
       若螨:一龄若螨近卵形,长为0.17〜0.22mm,宽为0.10〜0.12mm,形似成螨,体色较幼螨浅,体背面开始出现不规则形黑斑,足4对。二龄若螨近长方形,长为0.23〜0.30mm,宽为0.13〜0.15mm,橙红色,体背黑斑加深,体色与成螨接近,眼点明显。足4对,前、后各2对,自基部向端部渐细。尾部较成螨钝,3对毛发达,均呈匙状。
三、生活习性
       在长江中下游1年发生7代,台湾11代,世代重叠,每年10〜11月,多以成螨聚于根茎地下0〜6cm处越冬,个别在落叶、腋芽处越冬。在广东、海南无越冬滞育现象,广西也只有少量转至根际越冬。在浙江杭州一带,茶短须螨年发生6〜7代。夏季气温在28℃时,完成1代需要20d左右,春、秋季气温在20〜22℃时,完成1代需要40d左右。各虫态历期:夏季,温度在30℃左右时,卵期6〜7d,幼螨期 3〜4d,若螨期(第一、第二龄若螨)7〜8d,产卵前期2d;春、秋季温度21℃左右时,一般卵期14d,幼螨期6d,若螨期15d,产卵前期3〜5d。成螨寿命较长,一般34〜45d,越冬雌成螨寿命可达6个月以上,雄成螨20〜30d。幼螨及第一、第二若螨的各个期间,能明显地分为两个时期,即活动取食期、不食不动静止期。蜕皮静止期:幼螨1〜5d,一龄若螨1〜4d,二龄若螨2.5〜8d。
       茶短须螨雄螨极少,雌雄性比高达2000:1。雌成螨以孤雌生殖为主,产出多为雌螨,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产生的后代与两性生殖产生的后代没有差异。雄螨可多次交尾。雌螨一生产卵12〜54粒,日产1〜4粒。卵多散产于叶背,少数产于叶面、叶柄、腋芽和枝干上。茶短须螨在茶园内的种群呈聚集分布,其茶树空间分布为均匀性分布,并有自下向上爬迁为害的习性。发生初期,茶树下部叶片螨口量最大,约占62%以上,中部占36%,上部占2%。发生盛期,部分害螨爬行上迁,中、上部螨口量增多,约占50%以上,上部及中、下部各占20%左右。幼螨近90%在叶背为害,又以主脉两侧为多,叶柄部及低洼处次之,多次的刺吸为害使叶片主脉两侧及叶柄产生霉斑或霉烂。发生严重的茶园,在该螨发生高峰期,茶树大量落叶。
四、发生规律
       (一)螨源基数
       茶短须螨以雌成螨群集于根际泥土下越冬,少数也可在枝干裂缝和落叶内越冬。但在我国南方的广东、海南、广西茶区无明显滞育现象。越冬基数直接影响翌年螨口发生为害的早迟,以及发生严重程度。
       (二)气象条件
       茶短须螨的消长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宜在24〜30℃、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发生。春季,当气温上升到10〜15℃时,越冬成螨开始活动;秋末,当气温下降至15〜17℃时,卵、幼螨、若螨均停止生长发育,雌成螨渐向根际聚集,气温<11℃进入越冬休眠。在江苏、浙江、湖南等省1年发生6〜7代,翌年4月开始往茶树叶片上迁移为害,6月螨口增长迅速。高温干旱对其发生有利,因此,7〜9月常发生1〜2个高峰。一般旬平均温度高于24℃,旬降水量少于40mm,茶短须螨易在20〜30d后形成1个高峰。反之,如果降水量大,螨口会快速下降。10月后螨口下降,11月后地上部分螨口迅速减少,大量成螨爬至根部进入越冬期。该螨在茶园内的种群呈聚集分布,在茶树各方向呈均匀性分布。螨口分布以叶背较多,由于成螨寿命长和产卵期长,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在生长季节,除天敌等因子以外,有时虽遇不良气候因子,但其自然死亡率较低。深秋时低温会使各虫态停止发育,未完成发育的茶短须螨卵、幼螨、若螨无法安全越冬而死亡。冬季多雨、低温和冻土,越冬成螨死亡率较高;早春低温多雨也影响成螨的存活率。
       (三)茶树品种
       茶树苗圃、幼龄及台刈更新茶园常易发生该螨,强采或管理粗放茶园也易受害。在台湾,高山茶园受害较轻,茶树品种以清心乌龙等小叶种受害重,大叶乌龙和阿萨姆等受害轻。
五、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对受害严重的衰老茶园,在发生高峰前,修剪或台刈并清除枯枝落叶;秋、冬成螨进入越冬后,扒开根际土壤,可用废柴油涂刷茎基部,消灭越冬虫源。加强茶园肥水管理,防旱抗旱以增强树势。也可结合茶树树冠构造,通过改变传统施药方式提高防效。
       (二)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特别是田间的捕食瓢虫和捕食螨。茶短须螨的天敌主要有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捕食螨等,对其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三)化学防治
       在茶园中螨害局部发生时,应及时用药控制该螨的蔓延。采摘茶园,春、夏茶之间或在高温干旱季节,即螨害高峰期之前可选用99%矿物油乳油100〜150倍液(合每667m2500〜800mL,安全间隔期5d)、20%四螨嗪悬浮剂1000〜1500倍液(合每667m250〜80mL,安全间隔期10d)、73%炔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合每667m240〜50mL,安全间隔期10d)。施药方式以低容量侧位喷雾为佳,药液应主要喷在茶树中下部叶背,并注意农药的轮用、混用。
       秋茶采摘后用45%石硫合剂晶体250〜300倍液(合每667m225〜30g晶体)喷雾清园,压低越冬螨口基数。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30-1769-1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0371-67897883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