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主营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站等!
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创造全球仪器中心 引领农林食品仪器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669-0568 130-1769-1806
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      高标准农田      智慧乡村      智慧茶园      智慧温室大棚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虫害图库 >

茶跗线螨的生活习性与防治技术

时间:2023-03-07 09:20:45 来源:未知 点击:

、分布与危害
       茶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异名:Hemitarsonemus latus]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黄螨、茶黄蜘蛛,属蜱螨目跗线螨科。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北自湖北、安徽、江苏,南至广东、广西、海南,西自云南、贵州、四川,东至东部沿海各地及台湾。20世纪80年代,四川茶区发生为害严重。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和乌干达。
       茶跗线螨成、若螨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致使芽叶色泽变褐,叶质硬脆增厚、萎缩多皱、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产量锐减,品质下降。该螨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棉花、大豆、辣椒、茄子、豇豆、萝卜、黄瓜、菜豆、番茄、马铃薯、黄麻、橡胶、合欢、榆、野玫瑰、桃、蓼等约29科68种作物。
二、形态特征
       成螨:雌螨阔卵形,长为0.17〜0.25mm,宽为0.11〜0.16mm,淡黄而略透明。后体背中纵列乳白色条斑,产卵前变窄甚至消失;足4对,第二至三对足爪退化,爪垫发达;第四对足纤细,跗末端毛长而明显。雄成螨近菱形,长为0.16〜0. 19mm,宽为0.10〜0.12mm,淡黄色,略透明;第三对足特长,第四对足较大,胫跗节细长,端亦有一鞭状长毛。
       卵:椭圆形,长约0.1mm,卵壳上有纵列白色小圆瘤6行,每行6〜8个。
       幼螨:初孵幼螨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足3对。取食后变为淡绿色,后期体呈菱形。
       若螨:长椭圆形,体形与成螨接近,背部有云状花斑,有足4对。
三、生活习性
       在四川、重庆茶区1年发生20〜30余代,世代重叠,多以雌成螨在嫩叶背、芽鳞片和芽腋内分散或聚集越冬。茶树生长季节3〜10d即可完成1代。雌雄性比为5:1〜10:1。以两性生殖为主,亦营产雄螨孤雌生殖。雄成螨一生可多次交尾。雄螨能准确地判别雌性若螨,常聚集在其周围,有时以尾刺将其拦腰挑起四处爬行,待雌体从尾端脱落,立即与之交尾。雌螨一生只交尾1次,交尾过的雌成螨即失去对雄螨的引诱力。交尾后的雌成螨,取食量加大,体色渐变为半透明,体型也渐大而丰满,开始产卵。卵散产于芽尖或嫩叶背面,每雌产卵十至百余粒。两性卵孵化率高达95%以上,孤雌生殖产卵量接近正常,但孵化率较低,约为40%左右。孤雌所产雄性个体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每雌产卵数十粒或百余粒,平均日产5.8粒,雌雄交尾后1d即可产卵,3〜11d进入产卵高峰。各虫态历期很短,卵、幼螨、若螨及成螨产卵前期,1至数日。成螨死亡前1〜3d停止产卵,体色变暗黄甚至带黑色。成螨寿命4〜7d,越冬雌成螨历期长达6个月。
       茶跗线螨食性广,趋嫩性强。96.4%螨口聚集在茶树新梢芽下1〜3叶的叶背上。雌成螨在成叶上可以存活,但不产卵。一般很少爬动,但随芽叶伸展即向上或周围茶梢上部迁移。螨口聚集分布,春季呈现明显发生中心。
四、发生规律
       (一)螨源基数
       茶跗线螨以雌成螨在茶芽鳞片内或叶柄等处越冬,越冬基数直接影响翌年的螨口发生为害的早迟以及在当地茶园的发生严重程度。
       (二)气象条件
       地域性气温高低关系年发生代数,四川东、南部各主产茶区,年均温15.5℃,年发生20代;年均温15.6〜18.5℃,年发生30余代;年均温>18.5℃,年发生40代以上。四川西、北部茶区气温较低,发生代数少且始盛期亦较东、南部茶区为迟。
       茶跗线螨适宜于在气温18〜25℃、相对湿度80%〜90%、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发生。早春旬气温达7℃左右时出蛰活动取食,10〜11℃开始产卵,4〜5月增殖扩散,6〜9月炎热前后出现两次螨口高峰期,夏秋茶受害严重。秋后气温降至12℃以下,自高海拔至低海拔地区该螨先后进入越冬状态。
       降水量是控制该螨螨口消长的重要因素。在重庆地区,4〜6月雨日多,螨口稀少,7〜8月随着伏旱持续时间的延长,螨口随之急剧上升。
       (三)栽培措施及茶树品种
       茶树芽梢伸育、留养状况,直接关系茶跗线螨的发生。一般留养茶园、幼龄茶园以及秋茶不釆或采摘轻的茶园,螨口较多;茶丛郁闭度大的茶园,发生早期呈现边缘效应,边行或行端的螨口量较大。茶树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在重庆地区,蜀永1号、南江1号、南江2号、云南大叶种具有一定抗性,而福鼎大白、巴渝特早属易感螨害品种。鲜叶生化成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该螨发生较少;发生程度与鲜叶中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四)天敌
       茶跗线螨的天敌主要有盲走螨(Typhlodromus sp.)、具瘤神蕊螨(Agistemus exsertus)、德氏钝绥螨(Amblyseins deleoni)、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及蜘蛛、蓟马等。多种天敌在自然状态下,构成茶跗线螨发生的重要制约因素。
五、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选择栽培抗性品种,加强茶园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抗逆性;在茶叶生产季节及时采摘,以恶化食源,压低螨口基数;受害严重的茶园,春茶采摘后,在该螨发生高峰前釆取修剪或台刈措施并清除枯枝落叶;台刈或幼龄茶园套种藿香蓟等植物,改善茶园小气候,促进植绥螨种群增加,提高以螨治螨的生态控制效应。
       (二)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田间捕食螨等自然天敌,提高对害螨种群发生的控制力。在3〜9月,人工释放德氏钝绥螨,每667m2释放1.5万〜2.0万头,可较好地控制茶跗线螨为害。
       (三)化学防治
       抓住茶跗线螨发生始盛期前进行药剂防治,是控制该螨为害的一项关键措施。加强测报,适时防治螨害中心的防控效果达38%〜43%。采摘茶园,春夏茶间隙期,即始盛期前选用99%矿物油乳油100〜150 倍液(合每667m2500〜800mL,安全间隔期5d)、棉油皂50倍液(安全间隔期5d)、10%浏阳霉素乳油 1000〜1500倍液(合每667m250〜80mL,安全间隔期10d)、20%四螨嗪悬浮剂1000〜1500倍液(合每667m250〜80mL,安全间隔期10d)、73%炔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合每667m240〜50mL,安全间隔期10d)喷雾。印楝素对茶跗线螨也有较好的防效。施药方式以低容量侧位喷雾为佳,药液应主要喷在茶树中下部叶背。应注意农药的轮用、混用,以免害螨产生抗性。
       秋茶采摘后用45%石硫合剂晶体250〜300倍液喷雾清园,压低越冬螨口基数。

附:测报技术
       (一)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越冬螨口基数调查和始发期调查结果,结合当年气象资料,进行发生趋势预测。如果越冬虫口基数高于常年,该螨始见期早,夏无酷暑,湿润多雨,可预测重发生;相反,越冬螨口基数低于常年,始见期迟,且夏有暴雨和高温,则可预测发生较轻。
       (二)为害程度估计
       当茶园平均每叶有螨大于5头,有螨芽叶率在30%以上,预示今后一定时期内为害严重;平均每叶有螨在0.5头以下,有螨芽叶率在10%以下,则预示今后一定时期内为害较轻。
       (三)防治适期预测
       一般发生为害初期向后推迟30d,即为防治适期。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30-1769-1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400-669-0568

二维码
线